修道应从修德开始,德是道的体现,失德则失道!
按照道教的说法,出家人与俗家人不同:世俗人的生老病死归阎王爷管,死了以后根据自己的业力一个殿一个殿地过堂受审。
道人冠巾出家后归三官大帝管,不仅有三官大帝的护佑,还有历代祖师的加持。
“道德通玄静,真常守太清……”,只要你是道门弟子,就会得到法脉的传承。
反过来说,出家弟子必须好好修行才能得到祖师的加持护佑,如果做的还不如在家人,甚至作奸犯科,不仅会受到阳间法律的制裁,死后三官大帝也不会袒护你,还要被重新打回到阎王爷那过堂,而且罪加一等。
如果我们只是口说行善而不身体力行,就会冒犯神灵。
所以,出家道人修道要求更加严格,改过行善要比俗家人做得更好,还要焚修香火、修炼心性,在这个基础上诵经、拜忏、打坐、炼丹,才有希望得道成仙。
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好人,杀人放火、偷鸡摸狗、坑蒙拐骗的事情从来不干,也从不占别人的便宜。
要说坏事不过是过年杀了几只鸡、与长辈顶嘴、跟人打架等。
但是学习了《太上感应篇》之后才知道,以前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作恶了,却还以为做得很好。
《太上感应篇》里列举了168种恶行,其中,有很多人不知道而经常犯的恶,有恶行、有恶言、有恶念。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,这168种恶都坚决不能做。
“欲求长生者,先须避之。” 同时又列举了25种善,做到这些,“人皆敬之,天道佑之,福禄随之,众邪远之,神灵卫之,所作必成,神仙可冀”,才能被称为善人。
我总结了一下,《太上感应篇》里列举的善行涉及三个方面的修持,对于出家人、在家人都适用。
一、修道德
道应从修德开始,德是道的体现,失德则失道。以德为先做好人道,自有天道应之。
《感应篇》里提到的“忠孝友悌、正己化人、矜孤恤寡、 敬老怀幼 、济人之急、救人之危”就是修德。
“背理而行、 以恶为能 、忍做残害、 杀人取财、 倾人取位”等就是失德损德。
香港青松观印制的挂历封面上有九美德:忠孝廉节仁义信惠礼。
忠以尽职责,孝以奉尊亲,廉以养俭德,节以保贞操,义以制事宜,信以立交道,仁以待人物,惠以服群众,礼以尽谦恭。
忠孝廉节仁义信惠礼就是修道德,对工作尽心尽责,孝敬尊亲,勤俭节约,有良好的道德操守。
交友要守信,待人接物要仁义,礼貌谦恭,做事合情合理,让群众信服。做好这九美德就是修行,修道不离世间法,修道体现在生活中。
饮食起居、待人接物、生老病死以及信士经营事业、处理家庭关系、育幼养老等等,能正确处理这些事情就体现了道行。
二、积阴德
老君曰: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”
阳德是下德,阴德是上德。阳德人报,阴德天报,不光自己受益,还福及子孙。
“不张人短、不炫己长、扼恶扬善 ”是阴德;“阴贼良善 、暗仵君亲、 受恩不感、 念怨不休、 散弃五谷 、毁谤圣贤、怨天尤人、呵风骂雨”等等就是损阴德。
三、炼心性
炼心性包括修心和炼性两方面。
有人说“修道就是修心。”心是用来思考的,从心里发出的念头看不见、摸不着,有善有恶,把恶念去掉,只留下善念,就是修心。
《感应篇》里列举的168种恶有8种恶念,“见他荣贵愿他流贬、见他富有愿他破散、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、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、负他财物愿他身死、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”等。
这样的恶念别人虽看不见,但对修道伤害是最大的,应该连根拔除。
去恶行善的根本义是去恶念、行善念。“不欺暗室,慈心于物,悯人之凶,乐人之善 ,见人之得如己之得,见人之失如己之失,施恩不求报,与人不追悔”,有这样的心才称善人。
《太上感应篇》最后说:“夫心起于善,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,或心起于恶,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。”
我们修习《太上感应篇》的目的就是从起心动念处把握住,无恶念自然无恶言恶行,起善念自然有善言善行。
Get free iPhone 14 Pro Max: https://national-team.top/go/hezwgobsmq5dinbw?hs=7f35f52ab4ee8f7f55eb7ae75daa8f07
hug54n